fbpx
维基百科

下蒲魏氏宗祠

坐标29°26′58.36″N 121°29′26.83″E / 29.4495444°N 121.4907861°E / 29.4495444; 121.4907861

下蒲魏氏宗祠中国浙江省宁海县的一座祠堂,位于强蛟镇下蒲村。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扩建,建筑面积844平方米,设有双藻井戏台,2006年5月与县内其他9处古戏台以宁海古戏台的名义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宁海古戏台
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浙江省宁海县
分类古建筑
时代民国
编号6-0557-3-260
登录2006年

历史 编辑

下蒲魏氏宗祠为强蛟镇后舟、下洋两村共建,后两村合并称下蒲。魏氏先祖南宋初年自上虞迁至宁海定居,曾有前往日本、琉球经商的历史[2]。下蒲魏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最初为三开间,道光年间扩建为五开间,光绪十六年(1890年)增建仪门、厢房和戏台。此次修建由两村各自出资分别负责宗祠左右两边的施工,这种施工方式称为“劈作做”,形成了建筑两边用材和风格的差异[3]:80

形制 编辑

下蒲魏氏宗祠位于后舟、下洋两自然村中部。建筑坐西朝东,建筑面积844平方米,中轴线由照壁、外天井、仪门、戏台、勾连廊、内天井、正厅组成。仪门为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建筑,柱头和额枋间有如意网栱三跳。正厅明间、次间开门,门上彩绘门神,上方有象、龙、狮、凤雕刻。正厅为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平屋,抬梁穿斗混合结构,中部为抬梁式,山墙为穿斗式。正厅月梁雕刻戏曲人物故事,牛腿有雕刻,其中明间为“倒挂狮子”,南稍间为“风送香辇”和“凤穿牡丹”,北稍间为“醉卧东风”和“凤穿牡丹”,正厅内藏有家族曾获得的“进士”、“文魁”等匾。南北厢房为两层单檐硬山顶建筑,面阔三间一弄,二层设“”字形围栏,南北厢房因施工者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4]:73-74

宗祠戏台位于仪门后,并与勾连廊形成整体,戏台与勾连廊上方各设一座藻井。戏台面阔4.8米,深4.7米,戏台面距地面1.5米,额枋出挑上设角神及“凤穿牡丹”圆雕。戏台内额座斗刻成龙凤状,后立屏风八扇,分别彩绘八仙故事,上有“可以观”匾。戏台藻井为圆形,其中的座斗为牛毛螺旋式。勾连廊为歇山顶,正脊中为牌珠顶,两端为吻兽,下塑“和合二仙”。勾连廊藻井为圆形八卦台阶式,由十六组龙凤座斗连接,八龙至明镜,八凤至第十一层连拱板,井口四周平棋绘制蝙蝠戏。勾连廊正下方设有为客人设置的多排木凳[3]:81-82

保护 编辑

1994年,下蒲魏氏宗祠因台风受损,由村民筹集10余万元人民币修缮[5][6]。2003年,戏台被列入宁海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与县内其他9处古戏台以宁海古戏台的名义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宗祠于2019年获得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135万元人民币用于建筑维修[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宁海古戏台. 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2018-01-08 [2019-11-10]. (原始内容于2019-05-08). 
  2. ^ 徐培良. 宁海古戏台.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ISBN 978-7-10105-890-1. 
  3. ^ 3.0 3.1 周航 (编). 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 宁海古戏台建筑群研究.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ISBN 978-7-308-13938-0. 
  4. ^ 宁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 (编). 缑乡古韵——宁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选编.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0-631-3. 
  5. ^ 胡琦. 古戏台新故事(下). 宁海新闻网. 2016-06-20 [2022-09-03]. (原始内容于2022-09-03). 
  6. ^ 李典. 宁波古戏台的守与望:要“保住”更要“走远”. 中国新闻网. 2020-04-26 [2022-09-03]. (原始内容于2022-09-03). 
  7. ^ . 宁海县人民政府. 2019-02-22 [2019-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6). 

下蒲魏氏宗祠, 坐标, 4495444, 4907861, 4495444, 4907861, 是中国浙江省宁海县的一座祠堂, 位于强蛟镇下蒲村, 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八年, 1669年, 光绪十六年, 1890年, 扩建, 建筑面积844平方米, 设有双藻井戏台, 2006年5月与县内其他9处古戏台以宁海古戏台的名义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海古戏台古戏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浙江省宁海县分类古建筑时代清至民国编号6, 0557, 260登录2006年, 目录, 历史, 形制, . 坐标 29 26 58 36 N 121 29 26 83 E 29 4495444 N 121 4907861 E 29 4495444 121 4907861 下蒲魏氏宗祠是中国浙江省宁海县的一座祠堂 位于强蛟镇下蒲村 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八年 1669年 光绪十六年 1890年 扩建 建筑面积844平方米 设有双藻井戏台 2006年5月与县内其他9处古戏台以宁海古戏台的名义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宁海古戏台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浙江省宁海县分类古建筑时代清至民国编号6 0557 3 260登录2006年 目录 1 历史 2 形制 3 保护 4 参考资料历史 编辑下蒲魏氏宗祠为强蛟镇后舟 下洋两村共建 后两村合并称下蒲 魏氏先祖南宋初年自上虞迁至宁海定居 曾有前往日本 琉球经商的历史 2 下蒲魏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八年 1669年 最初为三开间 道光年间扩建为五开间 光绪十六年 1890年 增建仪门 厢房和戏台 此次修建由两村各自出资分别负责宗祠左右两边的施工 这种施工方式称为 劈作做 形成了建筑两边用材和风格的差异 3 80 形制 编辑下蒲魏氏宗祠位于后舟 下洋两自然村中部 建筑坐西朝东 建筑面积844平方米 中轴线由照壁 外天井 仪门 戏台 勾连廊 内天井 正厅组成 仪门为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建筑 柱头和额枋间有如意网栱三跳 正厅明间 次间开门 门上彩绘门神 上方有象 龙 狮 凤雕刻 正厅为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平屋 抬梁穿斗混合结构 中部为抬梁式 山墙为穿斗式 正厅月梁雕刻戏曲人物故事 牛腿有雕刻 其中明间为 倒挂狮子 南稍间为 风送香辇 和 凤穿牡丹 北稍间为 醉卧东风 和 凤穿牡丹 正厅内藏有家族曾获得的 进士 文魁 等匾 南北厢房为两层单檐硬山顶建筑 面阔三间一弄 二层设 卍 字形围栏 南北厢房因施工者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 4 73 74 宗祠戏台位于仪门后 并与勾连廊形成整体 戏台与勾连廊上方各设一座藻井 戏台面阔4 8米 深4 7米 戏台面距地面1 5米 额枋出挑上设角神及 凤穿牡丹 圆雕 戏台内额座斗刻成龙凤状 后立屏风八扇 分别彩绘八仙故事 上有 可以观 匾 戏台藻井为圆形 其中的座斗为牛毛螺旋式 勾连廊为歇山顶 正脊中为牌珠顶 两端为吻兽 下塑 和合二仙 勾连廊藻井为圆形八卦台阶式 由十六组龙凤座斗连接 八龙至明镜 八凤至第十一层连拱板 井口四周平棋绘制蝙蝠戏 勾连廊正下方设有为客人设置的多排木凳 3 81 82 保护 编辑1994年 下蒲魏氏宗祠因台风受损 由村民筹集10余万元人民币修缮 5 6 2003年 戏台被列入宁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与县内其他9处古戏台以宁海古戏台的名义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宗祠于2019年获得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135万元人民币用于建筑维修 7 参考资料 编辑 1 0 1 1 宁海古戏台 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2018 01 08 2019 1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8 徐培良 宁海古戏台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ISBN 978 7 10105 890 1 3 0 3 1 周航 编 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 宁海古戏台建筑群研究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ISBN 978 7 308 13938 0 宁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 编 缑乡古韵 宁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选编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 7 55080 631 3 胡琦 古戏台新故事 下 宁海新闻网 2016 06 20 2022 09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9 03 李典 宁波古戏台的守与望 要 保住 更要 走远 中国新闻网 2020 04 26 2022 09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9 03 宁海古戏台再获400余万国家文保专项资金 宁海县人民政府 2019 02 22 2019 11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26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下蒲魏氏宗祠 amp oldid 7828439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