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上帝已死

上帝已死」(德語:Gott ist tot)是德國哲學家尼采的一句名言,此句在尼采《快樂的科學》一書中出現了三次[1],後來又在其名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出現。「上帝已死」是尼采常被誤解的名言。

解釋 编辑

「上帝已死」並非是字面上解讀的尼采相信一開始實際存在一名上帝,而後來死了。相對地他想表達的是上帝已不再是生命意義的來源或是道德圭臬。尼采認為上帝的死所帶來的崩解即是現存的道德假設:「當一個人放棄基督信仰時,他就把基督教的道德觀從自己腳下抽出來了。這種道德觀絕非不證自明......當一個人打破了信仰上帝這項基督教化,就等於打破了一切:一個人的手中必然空虛。」這也是為何在「The Madman」中,有一個段落主要致予非有神論(特別是無神論)者,其問題在於要保留任何非神性的價值觀體系。

上帝之死是說明人類再不能相信這種宇宙秩序的方法,因為他們無法識別這種秩序是否真正存在。尼采認為「上帝已死」,不單對人對宇宙或物質秩序失去信心,更令人否定絕對價值——不再相信一種客觀而且普世地存在的道德法律,把每個個體都包括在內。這種絕對道德觀的失去,就是虛無主義的開端。這種虛無主義令尼采盡其努力去找出重估人類基本價值的方法,即比基督教價值更深入的宇宙觀

尼采相信,大部份人都不認同(或拒絕認識)「上帝已死」這種觀念,因為他們內心深處都有深層的恐懼或憤怒。所以,當這種虛無被廣泛認識時,他們會覺得十分痛苦,然後虛無主義變得猖獗,而且相對主義會在人類社會中成為法律——所有事物都是被許可的。這是尼采認為基督教相當虛無的部份原因。對尼采而言,虛無主義是所有理想化了的哲學體系的必然後果,因為所有理想主義都有像基督教道德。

新的可能 编辑

尼采相信,人類沒有了上帝,依然可以找到正面的可能性。放棄了對上帝的信仰為人類發展自己的創作能力開了第一道門戶。基督教的神常有隨意的命令和禁令,但衪已經無法左右人類,所以人可以放棄向超自然的力量尋求協助,而去認識這個世界的新一套價值。承認「上帝已死」就像一塊空敞的大帆布一般。這是成為全新的、不同於以往的,更創新的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並不包括接受過去的包袱。

尼采利用了茫茫大海作為比喻。那些學會為自己創造新生的人代表了人類的新階段,就是超人——它指某些透過駕馭自己的虛無主義而成為傳奇英雄的人。

参考文献 编辑

  • Heidegger, Martin. Nietzsches Wort 'Gott ist tot (1943) translated as "The Word of Nietzsche: 'God Is Dead,'" in Holzwege,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ulian Young and Kenneth Hayn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 Kaufmann, Walter. Nietzsche: Philosopher, Psychologist, Antichris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4.
  • Roberts, Tyler T. Contesting Spirit: Nietzsche, Affirmation, Relig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 Thomas J. J. Altizer英语Thomas J. J. Altizer, The Gospel of Christian Atheism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66).
  • Thomas J. J. Altizer and William Hamilton, Radical Theology and the Death of God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1966).
  • Bernard Murchland, ed., The Meaning of the Death of God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7).
  • Gabriel Vahanian英语Gabriel Vahanian, The Death of God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1961).
  • John D. Caputo英语John D. Caputo, Gianni Vattimo英语Gianni Vattimo, After the Death of God, edited by Jeffrey W. Robbin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相关条目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in sections 108 (New Struggles), 125 (The Madman), and for a third time in section 343 (The Meaning of our Cheerfulness).

上帝已死,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20年6月28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德語, gott, 是德國哲學家尼采的一句名言, 此句在尼采, 快樂的科學, 一書中出現了三次, 後來又在其名作,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中出現, 是尼采常被誤解的名言, 目录, 解釋, 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註釋解釋, 编辑, 並非是字面上解讀的尼采相信一開始實際存在一名上帝, 而後來死了, 相對地他想表達的是上帝已不再是生命意義的來源或是道德圭臬, 尼采認為上帝的.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20年6月28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上帝已死 德語 Gott ist tot 是德國哲學家尼采的一句名言 此句在尼采 快樂的科學 一書中出現了三次 1 後來又在其名作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中出現 上帝已死 是尼采常被誤解的名言 目录 1 解釋 1 1 新的可能 2 参考文献 3 相关条目 4 註釋解釋 编辑 上帝已死 並非是字面上解讀的尼采相信一開始實際存在一名上帝 而後來死了 相對地他想表達的是上帝已不再是生命意義的來源或是道德圭臬 尼采認為上帝的死所帶來的崩解即是現存的道德假設 當一個人放棄基督信仰時 他就把基督教的道德觀從自己腳下抽出來了 這種道德觀絕非不證自明 當一個人打破了信仰上帝這項基督教化 就等於打破了一切 一個人的手中必然空虛 這也是為何在 The Madman 中 有一個段落主要致予非有神論 特別是無神論 者 其問題在於要保留任何非神性的價值觀體系 上帝之死是說明人類再不能相信這種宇宙秩序的方法 因為他們無法識別這種秩序是否真正存在 尼采認為 上帝已死 不單對人對宇宙或物質秩序失去信心 更令人否定絕對價值 不再相信一種客觀而且普世地存在的道德法律 把每個個體都包括在內 這種絕對道德觀的失去 就是虛無主義的開端 這種虛無主義令尼采盡其努力去找出重估人類基本價值的方法 即比基督教價值更深入的宇宙觀 尼采相信 大部份人都不認同 或拒絕認識 上帝已死 這種觀念 因為他們內心深處都有深層的恐懼或憤怒 所以 當這種虛無被廣泛認識時 他們會覺得十分痛苦 然後虛無主義變得猖獗 而且相對主義會在人類社會中成為法律 所有事物都是被許可的 這是尼采認為基督教相當虛無的部份原因 對尼采而言 虛無主義是所有理想化了的哲學體系的必然後果 因為所有理想主義都有像基督教道德 新的可能 编辑 尼采相信 人類沒有了上帝 依然可以找到正面的可能性 放棄了對上帝的信仰為人類發展自己的創作能力開了第一道門戶 基督教的神常有隨意的命令和禁令 但衪已經無法左右人類 所以人可以放棄向超自然的力量尋求協助 而去認識這個世界的新一套價值 承認 上帝已死 就像一塊空敞的大帆布一般 這是成為全新的 不同於以往的 更創新的東西的自由 這種自由並不包括接受過去的包袱 尼采利用了茫茫大海作為比喻 那些學會為自己創造新生的人代表了人類的新階段 就是超人 它指某些透過駕馭自己的虛無主義而成為傳奇英雄的人 参考文献 编辑Heidegger Martin Nietzsches Wort Gott ist tot 1943 translated as The Word of Nietzsche God Is Dead in Holzwege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ulian Young and Kenneth Hayn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Kaufmann Walter Nietzsche Philosopher Psychologist Antichris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4 Roberts Tyler T Contesting Spirit Nietzsche Affirmation Relig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Thomas J J Altizer 英语 Thomas J J Altizer The Gospel of Christian Atheism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66 Thomas J J Altizer and William Hamilton Radical Theology and the Death of God Indianapolis Bobbs Merrill 1966 Bernard Murchland ed The Meaning of the Death of God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7 Gabriel Vahanian 英语 Gabriel Vahanian The Death of God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1961 John D Caputo 英语 John D Caputo Gianni Vattimo 英语 Gianni Vattimo After the Death of God edited by Jeffrey W Robbin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相关条目 编辑人之死 虛無主義 道德相對主義註釋 编辑 in sections 108 New Struggles 125 The Madman and for a third time in section 343 The Meaning of our Cheerfulness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上帝已死 amp oldid 7886826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