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万年桥 (分宜)

万年桥又名万岁桥,俗称东门桥,位于中国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仙女湖湖区钤阳湖南部,原分宜县城东门外袁河之上,1958年因兴建江口水库(库区即今仙女湖)与县城一同被淹没,现状仅在库区水位较低时局部露出水面。该桥为新余市现存最长的古桥[1],也是江西省现存最早的联拱石拱桥[2]

淹没前的万年桥

历史 编辑

 
同治十年(1871)《分宜县志》县境图,重点描绘了县城一带的地形关系。
 
同治十年(1871)《分宜县志》钤山图(即钤冈山),近处为分宜城墙,左侧即万年桥。

分宜县城始建于北宋,原在钤阳镇秀江(今袁河)北岸,隔江南面钤冈山,秀江在县城上下游分别有昌山峡和钟山峡两处峡谷,受山峡所阻,春夏之间江水容易暴涨。旧在城南设有清源古渡,地方上亦曾架设浮桥,然而每用三四年即坏。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分宜人、权臣严嵩应当地百姓恳请组织兴建石桥。严嵩曾往来苏州,欣赏当地的桥梁样式,遂从苏州聘请工匠和采办石料,大部分石料以大船经长江、鄱阳湖、赣江运至樟树镇(今樟树市),再换小船经秀江至分宜,不足之处则采自当地杨江(今洋江镇)一带。工程起自当年秋,至三十七年(1558)夏竣工,共耗费白银两万余两,严嵩以不忘圣恩、仰祝万寿而取名万年桥,并自为记立碑于桥北(即嘉靖三十八年(1559)《分宜县万年桥记》,现立于严嵩故里介桥村竹坡公祠(毓庆堂))[3],又在桥南建延福道院,内祀真武大帝以镇桥[4]。桥成后成为分宜县与南方安福县等地往来的交通要道。

清乾隆七年(1742)桥东石栏倾堕,介桥严氏合族修缮[4]。民国十年(1921)分宜县集资重修第三桥拱,三十五年(1946)又由分宜县参议会拨款修缮第四桥墩[1]。至20世纪50年代万年桥仍保存极好,桥面可通行汽车[5]。1958年,为兴建江口水库,分宜县城迁往旧城以北、袁岭北面的谭家边村(今分宜镇),万年桥与旧县城一同被淹没。20世纪70年代因通航需求又炸毁中拱,成为断桥,现已破损严重,仅在每年春夏之交库区为预防汛期开闸放水,或在秋冬枯水季节时露出水面[6]

除万年桥外,严嵩亦曾捐资重修原袁州府城(今宜春市城区)北门袁山门外的秀江桥(一名广泽桥,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重修),以及府城东的广润桥(上浦、下浦各一),但上述桥梁均早年已圮[7],分宜县境内的种德桥、萧家桥和永济桥亦与严嵩有关[8]

建筑 编辑

按严嵩《分宜县万年桥记》,万年桥为全长一千两百尺(约384米)(1961年调查资料称桥长174米[5],现状两个数据均有资料采用,待相关考古工作明确),宽二十四尺(约7.68米),设十墩十一孔的大型联拱石拱桥[3]。桥基为天然岩石,桥墩由青石砌筑,并以石灰拌糯米汁胶合,迎水面设有分水尖,每墩上方皆嵌有吸水兽。拱券为半圆拱,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而成,各桥墩与桥孔的尺寸略有差别。桥面铺大青石板,两侧设栏杆,栏板雕有龙、虎、狮、象、白鹤、凤凰、海棠、牡丹等,望柱柱头雕成石狮、凉伞、宝珠和葫芦等形状[5][1]

文化 编辑

 
正德元年(1506)《姑苏志》苏州府城图。

在今苏州市姑苏区胥门外护城河上(原属吴县)亦有一座万年桥,按方志及奏折所载最早为清乾隆五年(1740)由江苏巡抚张渠[9]、徐士林、苏州知府汪德馨等倡建的三孔石砌墩台木桥[10],现为近年重建,原桥仅保留了两侧部分石砌墩台。然而当地亦相传此处明代即有一桥,当地官员为谄媚严嵩,将原桥拆走运往分宜重建,此后原址因风水等原因长期未再建桥。例如清初潘耒《万年桥》诗“旧传吴胥门,有桥甚雄壮。不知何当事,谄媚分宜相。拆毁远送之,未悉其真妄”[11],又如顾震涛《吴门表隐》载“胥门向有吊桥,紫石甚古,明嘉靖时,严嵩爱而拆去,今在袁州城外,亦名万年桥”[12]。但明正德元年(1506)所刊《姑苏志》卷首所附苏州府城图中胥门外仍无万年桥(图)。近年也有观点认为真相已不可考,但从两座桥的规模比较,并非完全的拆迁重建,即便有也只可能是拆料而建[1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聂朋. 《长虹饮涧 初月出云──赣西名胜万年桥杂记》. 古建园林技术. 1999-04: 57–58. 
  2. ^ 《分宜明代万年桥展露真颜》. 分宜县人民政府. 2017-03-15 [2020-03-18]. (原始内容于2020-03-18). 
  3. ^ 3.0 3.1 严嵩《分宜县万年桥记》(载于《同治分宜县志·卷一·地理·桥梁》):分宜邑治前瞰秀江,源发于楚萍,至此停滀,而邑之东西限于两山,束以巨峡,每春夏之间,水瀑溢汹涌,往来者以涉为病。迤东数十步有清源古渡,路当要冲,有司济以二艇,间歛富民、斥官帑比舟加板,联为浮桥,以通济之。然水稍泛,激桥复断,病涉犹故。而一造费数百金,三四年辄坏,居民行旅聁江涨而迴辙,迫则纵舟,横奔而渡,频罹覆溺。倾岁子侍郎世蕃以事归,尝两捐金造舟与桥,民颇称惠。然邑父老谓必造石桥庶可永久,而费则钜万,合词诣蕃以告复致书京师,以告于予曰,公为宰执,当为斯邑建千古长计。予私自念屡岁荷蒙皇上赐金,虽尝捐造宜春二桥,而此举犹不可已,父老言良是。迺兴石桥之役,始度地相址,议者争论,东西弗决,有指今处者,曰盍在斯,迺柜水畚土,探其底,则下有巨石横亘,其平如砥,遂加石立墩,稍移之东西,则深溪浮沙,邈无涯涘,信异哉,若天设地藏焉。先是,予往来吴中,阅桥而美,于是征匠买石于吴州,运山伐石,载以巨舰,㴑江入湖,至于樟镇,滩水浅涸,易数百小舟乃获抵于分宜,而石犹不敷,将往吴复买之,一日乡氓来告,邑西杨江之岨有石,盍采诸往穴数处,果获石坚大丰盈,用遂以足。既谋合材,集制定工,兴酾水为道,凡十一空,其长一千二百尺有奇,广二十四尺,翼以两栏,如其长之数,计令白金为两万余。……经始于嘉靖丙辰秋九月,讫工于戊午夏六月。……父老以书来谢,曰:是为万人之缘,万年之利也。吾侪敢不德公之赐。予曰:非也,吾非历仕之久,叨锡之隆,其曷能焉,此吾君之赐也。自古人臣受君之赐,则作为铭识,以示弗忘。江汉之诗曰:作召公考,天子万寿,盍名斯桥曰“万年桥”,以无忘圣天子之恩,以仰祝万寿,与天地相为无穷焉,此吾之志也,遂勒石以记。
  4. ^ 4.0 4.1 清·李寅清、夏琮鼎修,严升伟等纂,《同治分宜县志·卷一·地理·桥梁》:万年桥在清源古渡之东,明嘉靖三十五年邑绅少师严嵩出赐金万余两,采石吴州与杨江创建,酾水十一道,长一百二十丈,广二丈四尺,翼以两栏,如其长之数,自为记。建延福道院于桥南,祀真武,以镇桥,别有记。……乾隆七年桥东首石栏倾陊,介桥严氏合族修缮。
  5. ^ 5.0 5.1 5.2 陈柏泉. 《记江西分宜万年桥》. 文物. 1961-02: 22. 
  6. ^ 《水落城出 新余仙女湖开闸退水 宋代分宜古城现身引游客无数》. 江南都市报. 2018-04-13 [2020-03-18]. (原始内容于2020-03-18). 
  7. ^ 清·路青云修,李佩琳、陈瑜纂,《同治宜春县志·卷一·地理·津梁》:秀江桥在袁山门外,元至正间建。……嘉靖甲辰复燬,分宜太常少卿严世蕃请于父少师嵩出赐金,改甃以石,少师以桥名请于上,赐名广泽。……万历己酉四瓮尽颓。广润桥在城东十五里上浦,宋淳熙三年立。……一在下浦,旧编木为之,遇涨复坏,分宜少师严嵩捐赐金伐石,改甃二桥,并以桥名上请,赐名广润。万历七年上浦桥圮,……至国朝尽圮。
  8. ^ 《同治分宜县志·卷一·地理·桥梁》:萧家桥在邑南十五里白芒,一品夫人严欧阳氏建。永济桥在邑南二十五里马墩陂,明一品夫人严欧阳氏建。种德桥在邑北化全乡介溪之东,旧无桥,赠少傅严淮建,名下介桥,子大学士嵩易今名。
  9. ^ . 苏州新闻网. 2017-08-18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10. ^ 清·雅尔哈善、傅桩修,习离、王峻纂,《乾隆苏州府志·卷二十·津梁》:万年桥在胥门外三渡,本朝乾隆五年建,石堍架木三谼,跨胥江上,巡抚都御史徐士林、知府汪德馨各有记。……(徐士林记略)……城之方隅,六桥其五,独缺于胥门,考于志询于众,桥之有无、兴废多传疑,或曰前朝有巨板桥,毁且久,民畏役重弗克举,或曰操渡者阴持之故,谬为形家者言谓不利于士大夫,以相煽动,一不察而群信之,以沿以袭,以至于今。究其说则以岝㟧山势狰狞,多煞气,幸水为之,画桥则煞直引入城,为诸不详,噫亦惑矣。
  11. ^ 清·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二·潘耒》:旧传吴胥门,有桥甚雄壮。不知何当事,谄媚分宜相。拆毁远送之,未悉其真妄。兹来经秀江,巍桥俨在望。横铺八九筵,袤亘数十丈。石质尽坚珉,蹲狮屹相向。皆言自苏来,运载以漕舫。严老自撰碑,亦颇言其状。始知语不虚,世事多奇创。桥梁是何物,乃作权门饷。鞭石与驱山,势力岂多让。充此何不为,穹天一手障。为德于乡里,或云差可谅。不闻掠彼衣,而令此挟纩。冰山一朝摧,籍没无留藏。独此岿然存,千秋截江涨。颂詈两不磨,功罪亦相当。犹胜庸庸流,片善无足况。吴山多佳石,胥江足良匠。有能更作桥,旧式犹可仿。
  12. ^ 清·顾震涛撰,《吴门表隐·卷七》:胥门向有吊桥,紫石甚古。明嘉靖时严嵩爱而拆去,今在袁州城外,亦名万年桥(董国华记)。历多覆溺之虞,官民惑于风水,将二百年之久。至国朝乾隆五年,知府汪德馨力辟邪说重建,名曰万年,并建吴中第一桥坊,巡抚徐士林记。
  13. ^ 《分宜万年桥:四百多年后与苏州的一段公案》. 雷水亮. 赣西晚报. 2011-06-17 [2020-03-18]. 

万年桥, 分宜, 万年桥又名万岁桥, 俗称东门桥, 位于中国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仙女湖湖区钤阳湖南部, 原分宜县城东门外袁河之上, 1958年因兴建江口水库, 库区即今仙女湖, 与县城一同被淹没, 现状仅在库区水位较低时局部露出水面, 该桥为新余市现存最长的古桥, 也是江西省现存最早的联拱石拱桥, 淹没前的万年桥, 目录, 历史, 建筑, 文化, 参考文献历史, 编辑, nbsp, 同治十年, 1871, 分宜县志, 县境图, 重点描绘了县城一带的地形关系, nbsp, 同治十年, 1871, 分宜县志, 钤山图, . 万年桥又名万岁桥 俗称东门桥 位于中国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仙女湖湖区钤阳湖南部 原分宜县城东门外袁河之上 1958年因兴建江口水库 库区即今仙女湖 与县城一同被淹没 现状仅在库区水位较低时局部露出水面 该桥为新余市现存最长的古桥 1 也是江西省现存最早的联拱石拱桥 2 淹没前的万年桥 目录 1 历史 2 建筑 3 文化 4 参考文献历史 编辑 nbsp 同治十年 1871 分宜县志 县境图 重点描绘了县城一带的地形关系 nbsp 同治十年 1871 分宜县志 钤山图 即钤冈山 近处为分宜城墙 左侧即万年桥 分宜县城始建于北宋 原在钤阳镇秀江 今袁河 北岸 隔江南面钤冈山 秀江在县城上下游分别有昌山峡和钟山峡两处峡谷 受山峡所阻 春夏之间江水容易暴涨 旧在城南设有清源古渡 地方上亦曾架设浮桥 然而每用三四年即坏 明嘉靖三十五年 1556 分宜人 权臣严嵩应当地百姓恳请组织兴建石桥 严嵩曾往来苏州 欣赏当地的桥梁样式 遂从苏州聘请工匠和采办石料 大部分石料以大船经长江 鄱阳湖 赣江运至樟树镇 今樟树市 再换小船经秀江至分宜 不足之处则采自当地杨江 今洋江镇 一带 工程起自当年秋 至三十七年 1558 夏竣工 共耗费白银两万余两 严嵩以不忘圣恩 仰祝万寿而取名万年桥 并自为记立碑于桥北 即嘉靖三十八年 1559 分宜县万年桥记 现立于严嵩故里介桥村竹坡公祠 毓庆堂 3 又在桥南建延福道院 内祀真武大帝以镇桥 4 桥成后成为分宜县与南方安福县等地往来的交通要道 清乾隆七年 1742 桥东石栏倾堕 介桥严氏合族修缮 4 民国十年 1921 分宜县集资重修第三桥拱 三十五年 1946 又由分宜县参议会拨款修缮第四桥墩 1 至20世纪50年代万年桥仍保存极好 桥面可通行汽车 5 1958年 为兴建江口水库 分宜县城迁往旧城以北 袁岭北面的谭家边村 今分宜镇 万年桥与旧县城一同被淹没 20世纪70年代因通航需求又炸毁中拱 成为断桥 现已破损严重 仅在每年春夏之交库区为预防汛期开闸放水 或在秋冬枯水季节时露出水面 6 除万年桥外 严嵩亦曾捐资重修原袁州府城 今宜春市城区 北门袁山门外的秀江桥 一名广泽桥 于嘉靖二十三年 1544 重修 以及府城东的广润桥 上浦 下浦各一 但上述桥梁均早年已圮 7 分宜县境内的种德桥 萧家桥和永济桥亦与严嵩有关 8 建筑 编辑按严嵩 分宜县万年桥记 万年桥为全长一千两百尺 约384米 1961年调查资料称桥长174米 5 现状两个数据均有资料采用 待相关考古工作明确 宽二十四尺 约7 68米 设十墩十一孔的大型联拱石拱桥 3 桥基为天然岩石 桥墩由青石砌筑 并以石灰拌糯米汁胶合 迎水面设有分水尖 每墩上方皆嵌有吸水兽 拱券为半圆拱 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而成 各桥墩与桥孔的尺寸略有差别 桥面铺大青石板 两侧设栏杆 栏板雕有龙 虎 狮 象 白鹤 凤凰 海棠 牡丹等 望柱柱头雕成石狮 凉伞 宝珠和葫芦等形状 5 1 文化 编辑 nbsp 正德元年 1506 姑苏志 苏州府城图 在今苏州市姑苏区胥门外护城河上 原属吴县 亦有一座万年桥 按方志及奏折所载最早为清乾隆五年 1740 由江苏巡抚张渠 9 徐士林 苏州知府汪德馨等倡建的三孔石砌墩台木桥 10 现为近年重建 原桥仅保留了两侧部分石砌墩台 然而当地亦相传此处明代即有一桥 当地官员为谄媚严嵩 将原桥拆走运往分宜重建 此后原址因风水等原因长期未再建桥 例如清初潘耒 万年桥 诗 旧传吴胥门 有桥甚雄壮 不知何当事 谄媚分宜相 拆毁远送之 未悉其真妄 11 又如顾震涛 吴门表隐 载 胥门向有吊桥 紫石甚古 明嘉靖时 严嵩爱而拆去 今在袁州城外 亦名万年桥 12 但明正德元年 1506 所刊 姑苏志 卷首所附苏州府城图中胥门外仍无万年桥 图 近年也有观点认为真相已不可考 但从两座桥的规模比较 并非完全的拆迁重建 即便有也只可能是拆料而建 13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1 2 聂朋 长虹饮涧 初月出云 赣西名胜万年桥杂记 古建园林技术 1999 04 57 58 分宜明代万年桥展露真颜 分宜县人民政府 2017 03 15 2020 03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18 3 0 3 1 严嵩 分宜县万年桥记 载于 同治分宜县志 卷一 地理 桥梁 分宜邑治前瞰秀江 源发于楚萍 至此停滀 而邑之东西限于两山 束以巨峡 每春夏之间 水瀑溢汹涌 往来者以涉为病 迤东数十步有清源古渡 路当要冲 有司济以二艇 间歛富民 斥官帑比舟加板 联为浮桥 以通济之 然水稍泛 激桥复断 病涉犹故 而一造费数百金 三四年辄坏 居民行旅聁江涨而迴辙 迫则纵舟 横奔而渡 频罹覆溺 倾岁子侍郎世蕃以事归 尝两捐金造舟与桥 民颇称惠 然邑父老谓必造石桥庶可永久 而费则钜万 合词诣蕃以告复致书京师 以告于予曰 公为宰执 当为斯邑建千古长计 予私自念屡岁荷蒙皇上赐金 虽尝捐造宜春二桥 而此举犹不可已 父老言良是 迺兴石桥之役 始度地相址 议者争论 东西弗决 有指今处者 曰盍在斯 迺柜水畚土 探其底 则下有巨石横亘 其平如砥 遂加石立墩 稍移之东西 则深溪浮沙 邈无涯涘 信异哉 若天设地藏焉 先是 予往来吴中 阅桥而美 于是征匠买石于吴州 运山伐石 载以巨舰 㴑江入湖 至于樟镇 滩水浅涸 易数百小舟乃获抵于分宜 而石犹不敷 将往吴复买之 一日乡氓来告 邑西杨江之岨有石 盍采诸往穴数处 果获石坚大丰盈 用遂以足 既谋合材 集制定工 兴酾水为道 凡十一空 其长一千二百尺有奇 广二十四尺 翼以两栏 如其长之数 计令白金为两万余 经始于嘉靖丙辰秋九月 讫工于戊午夏六月 父老以书来谢 曰 是为万人之缘 万年之利也 吾侪敢不德公之赐 予曰 非也 吾非历仕之久 叨锡之隆 其曷能焉 此吾君之赐也 自古人臣受君之赐 则作为铭识 以示弗忘 江汉之诗曰 作召公考 天子万寿 盍名斯桥曰 万年桥 以无忘圣天子之恩 以仰祝万寿 与天地相为无穷焉 此吾之志也 遂勒石以记 4 0 4 1 清 李寅清 夏琮鼎修 严升伟等纂 同治分宜县志 卷一 地理 桥梁 万年桥在清源古渡之东 明嘉靖三十五年邑绅少师严嵩出赐金万余两 采石吴州与杨江创建 酾水十一道 长一百二十丈 广二丈四尺 翼以两栏 如其长之数 自为记 建延福道院于桥南 祀真武 以镇桥 别有记 乾隆七年桥东首石栏倾陊 介桥严氏合族修缮 5 0 5 1 5 2 陈柏泉 记江西分宜万年桥 文物 1961 02 22 水落城出 新余仙女湖开闸退水 宋代分宜古城现身引游客无数 江南都市报 2018 04 13 2020 03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18 清 路青云修 李佩琳 陈瑜纂 同治宜春县志 卷一 地理 津梁 秀江桥在袁山门外 元至正间建 嘉靖甲辰复燬 分宜太常少卿严世蕃请于父少师嵩出赐金 改甃以石 少师以桥名请于上 赐名广泽 万历己酉四瓮尽颓 广润桥在城东十五里上浦 宋淳熙三年立 一在下浦 旧编木为之 遇涨复坏 分宜少师严嵩捐赐金伐石 改甃二桥 并以桥名上请 赐名广润 万历七年上浦桥圮 至国朝尽圮 同治分宜县志 卷一 地理 桥梁 萧家桥在邑南十五里白芒 一品夫人严欧阳氏建 永济桥在邑南二十五里马墩陂 明一品夫人严欧阳氏建 种德桥在邑北化全乡介溪之东 旧无桥 赠少傅严淮建 名下介桥 子大学士嵩易今名 乾隆年间修建万年桥轶事 苏州新闻网 2017 08 18 2020 03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5 清 雅尔哈善 傅桩修 习离 王峻纂 乾隆苏州府志 卷二十 津梁 万年桥在胥门外三渡 本朝乾隆五年建 石堍架木三谼 跨胥江上 巡抚都御史徐士林 知府汪德馨各有记 徐士林记略 城之方隅 六桥其五 独缺于胥门 考于志询于众 桥之有无 兴废多传疑 或曰前朝有巨板桥 毁且久 民畏役重弗克举 或曰操渡者阴持之故 谬为形家者言谓不利于士大夫 以相煽动 一不察而群信之 以沿以袭 以至于今 究其说则以岝㟧山势狰狞 多煞气 幸水为之 画桥则煞直引入城 为诸不详 噫亦惑矣 清 徐世昌编 晚晴簃诗汇 卷四十二 潘耒 旧传吴胥门 有桥甚雄壮 不知何当事 谄媚分宜相 拆毁远送之 未悉其真妄 兹来经秀江 巍桥俨在望 横铺八九筵 袤亘数十丈 石质尽坚珉 蹲狮屹相向 皆言自苏来 运载以漕舫 严老自撰碑 亦颇言其状 始知语不虚 世事多奇创 桥梁是何物 乃作权门饷 鞭石与驱山 势力岂多让 充此何不为 穹天一手障 为德于乡里 或云差可谅 不闻掠彼衣 而令此挟纩 冰山一朝摧 籍没无留藏 独此岿然存 千秋截江涨 颂詈两不磨 功罪亦相当 犹胜庸庸流 片善无足况 吴山多佳石 胥江足良匠 有能更作桥 旧式犹可仿 清 顾震涛撰 吴门表隐 卷七 胥门向有吊桥 紫石甚古 明嘉靖时严嵩爱而拆去 今在袁州城外 亦名万年桥 董国华记 历多覆溺之虞 官民惑于风水 将二百年之久 至国朝乾隆五年 知府汪德馨力辟邪说重建 名曰万年 并建吴中第一桥坊 巡抚徐士林记 分宜万年桥 四百多年后与苏州的一段公案 雷水亮 赣西晚报 2011 06 17 2020 03 18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万年桥 分宜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万年桥 分宜 amp oldid 7057598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